调研路上之辽宁篇

【编者按:本次辽宁调研员共完成了12个县106个村1179家农户的调研任务】

 

《调研路上》   
作者:沈阳农业大学 宋佳文

 

辗转,
渐渐清晰的足迹。
行走于山河表里,
听不懂风的怒吼、雪的凄厉,
夜已将尽。

汽车驶向村乡,
雾凇在身后成行。
炊烟袅袅,
万千的人间草木,
是烟火的模样。

什么是远方,
是期许、是希望,
是明媚的阳光,
染上朝霞的红裳。
是一缕自由,
吹进慵懒生活里的荡漾。

冬至已至,
寒冷却未如期。
水饺蒸腾着热气,
人行走在夜色里。

小城,有别样的故事,
我在聆听——
微风低吟浅唱,
月光皎洁在小河旁,
是静谧的色彩滴在梦乡。


    15日出发,29日返回,历经14天,很荣幸能带队参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数据平台建设项目——辽宁站调研,此次调研我们奔赴辽西地区,历经三县九镇27村,部分农村调研过程中我们直接深入农户家中,和农户深入交流,切身体会到农村种植养殖过程,体验到农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面。农民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淳朴、乐观的一面却感染了我们,给我们上了一堂最好的“三农”实践课。
    本次调研我主要负责村卷调研,但也参与了部分农户调研。通过与村干部,村民的接触,我感受到了自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发生的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的闲暇娱乐时间不断丰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青壮年、文化程度高的农民纷纷进城务工,田地里劳作的主体成了老人、妇女、儿童,这些“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限于体力、知识等原因,种田有心无力,有的干脆抛荒耕地。虽然部分村干部有很有行动力,但是思想不开放,不能够跟随时代的进步,还是局限于单纯依靠种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很重要,思想更重要,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千千万万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农民成为振兴乡村的主力军。

文/ 沈阳农业大学 肖广林

 

    原来时间可以流逝的这样快。12月16日到12月26日,短短十一天,我们走过了三县、九镇、二十五个行政村,共计完成273份农户问卷。每天夜晚,看着这些数字一点点增涨,我的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回想调研前,那时我已经在沈阳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实习了半年。天天接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却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开展自己的研究。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的顶层设计,仿佛是天空中漂浮的云,时远时近,扑朔迷离。这朵云,如何能扎根到乡村的土地上,如何能真真实实改变普通村民的生活,成了我心中最大的疑问。
    鲁迅先生说:“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也许是因为情怀,也许是对专业的热爱,抑或是为当前的疑惑寻找答案,总之,我的决定是毅然决然。
但出乎意料的是,学院竟如此倚重、信赖,让我带队调研。最先接到这个消息时,我有些惶恐。我不能辜负了学院的信任,也不能辜负这调研本身,所以,我只能全力以赴。
就这样,16日启程到明山,做了预调研,晚上回到酒店,认真总结预调研中出现的问题,也期待着第二天正式调研的来临。
    明山的调研很顺利,19日当天我们离开这里到达了新宾。新宾调研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首先,队员们有考试,需要返校。却在那时,天公不作美,降了一场大雪,高速封路、新宾还没有火车,只能是走便道返校。一行八人的安危,如何不让人紧张?好在,高速公路解封,路上也没有出现问题,队员们总算是回学校了。由于队员不够,新宾的调研计划不能敲定,我们只能按着进度自己打前站。总之,新宾的调研,有些曲折。23日,我们则去了下一站昌图,调研也一切顺利。
整个调研过程,感谢组长刘兆林、许莉莎与我和衷共济,感谢每一位队员的辛苦付出,更感谢学院在大后方的抵力撑持。只能说,这是一次壮举,是伟大时代的伟大时刻,值得每个人铭记。
    行走在不同的乡村,看万家烟火袅袅,尝一尝这人间滋味,是调研带给我最大的获益。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喜欢品味也乐于尝试。我想体验不同的生活,而这次调研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有的村欣欣向荣,有的村人丁凋零,有的村青山绿水,有的村断壁残垣。有些故事津津乐道,有些人生感慨唏嘘,总之,调研带给我的“外部性”远远大于它本身。
    重彩未必浓墨,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赘述。唯盼乡村可振兴,农业有奔头,农民皆富裕,让中国故事从城市讲回农村。最后,以调研中所作的一首小诗结尾,权当是纪念。

文/ 沈阳农业大学 宋佳文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借诗人岑参的一首《冬夕》聊表心境。冬日寒风凛冽,置身田野乡村,参与百村千户调研,感悟至深。
感悟之一:乡村风貌
我们漫步在环境较差、道路泥泞的乡村环境中当中,是否还能找到乡村的乡愁和那乡村的滋味?
乡村风貌在各地差异非常大,目前可以看出辽宁大部分农村的乡村治理方面相对比较滞后。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好的设施,也就没有好的乡村环境:多数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仅部分的村庄有污水处理设施;村庄面貌脏乱差,垃圾箱成为摆设,排水沟内垃圾遍布,多数乡村仍以动物粪便为主要原料,污染情况严重。
感悟之二:乡村医疗
现在乡村医生资质有限,大型的疾病治疗难以上手,因此需要进行一些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慢病预防宣传和此类病症的相关处方药的开具,以及一些常见小病的治疗。
如对高血压实行三级管理,长期进行高血压预防的相关宣传,每月前往村民家中为其量血压,每年进行一次全村体检,通过三级调控做到预防和提前知晓并有效控制疾病的目的。
感悟之三:乡村发展
结合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本次调研的经验,当前我国需要构建的乡村治理模式是“有限政府、农民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多中心的乡村治理模式,具体包括确立有限政府的原则,提高村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城市、高等院校、企业与金融机构等乡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建设。
    感悟最后,希望我国农村真的践行“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文/沈阳理工大学-王子铭

 

    从8号开始培训一直到最终结束调研,早上6点半起床,经历一天的调研,晚上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查阅问卷,到11点多入睡,尽管有些许疲惫,但是感到很充实。
走过了17个村子,做过村表,做过户卷,了解了农民们的辛酸苦暖,也感受到了乡村战略实施后农村整体惊人的变化。这些天的调研带给了我很多感悟,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好,体育健身设施近乎标配,尽管村子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或因为地理位置差异,或因为村干部水平不同,但也都在不断向前发展着。
    我为自己有这样一次机会了解民情,感受民风感到幸运,更为自己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调研中做出一丝贡献而感到万分荣幸。

文/ 沈阳农业大学 宋玉洁

 

    调研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片段令人难以忘怀。在我记忆里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与一位年过半百的阿姨的一次谈话。我与阿姨靠在一张桌子旁坐下开始了本次的调研,阿姨很热情,认真地聆听我询问的每一个问题,她微笑地看着我,她的笑容很温暖,仿佛让我忘却这是一位初次见面的陌生人。钟表上的时针转过一圈又一圈,阿姨反复的搓着她布满干茧的双手,房间里回荡我们两个人的一问一答,阿姨的回答始终平稳平和,她的耐心超乎我的想象,她更像是一位家中的长辈,与我语重心长地诉说着家里的状况,直到问完问卷上的所有问题,阿姨才用厚重粗糙的双手握着我说小伙子你辛苦了,瞬间当时觉得我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文/ 沈阳农业大学 张咏哲


    “独弦不成音,孤木不成林”,在调研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万事开头难,辽宁省第一队在探索中出发,整个调研过程比较辛苦,队员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作为第一队的队长在调研过程中我更是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力量,无论在怎样艰辛的环境下,整个队伍没有一句怨言,而是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不论多么艰难,我看到的都是彼此支持,充满信心的笑脸。调研任务结束了,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回信中,勉励我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中国乡村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时刻谨记总书记的嘱托,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调研,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我国农业和新农村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文/ 沈阳农业大学 黄琬真

 

    我很有幸成为这次乡村振兴战略辽宁站千村百户调研大家庭中的一员。跟大家一样,这次调研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而又深远。 在这一周多的调研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见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其中有令我感动的:虽然全村经济状况不好,农民伯伯却对我们的工作积极配合,早早到达村委会等候我们;还有调研结束时,我们给他们发误工补贴时,他们总是摆摆手,说我们学生也不容易,不能要这钱;更有我们调研第四大组各个成员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每个人都认真严谨对待这项神圣而又艰巨的工作,不敢有一点马虎。我们小组内每天认真完成自己的问卷,并及时完成自查互查工作,确认提交给我们小组长。组长每天要逐题核实组员问卷,不合格及时驳回。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组员之间互相帮助,知道问题解决。我真的很钦佩我们小组长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每天都凌晨一点左右睡觉,让我们看在眼里,敬佩在心。
    也有令我们心酸的:我们见证了很多村里面老龄化和天气干旱收成情况极度紧张的问题,深刻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无奈。农民伯伯说到收成,总是一脸苦笑:没有水,几乎颗粒无收嘛。只希望国家以及我们学生能够积极投身农村建设,改善村民生活。
其中,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当属义县大齐沟村的书记高彩霞的光辉事迹。大齐沟是辽宁省5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义县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但是,最令我惊讶的是,就是这么贫困的村子,他们的村委会却是我们调研中遇见设施最完善的。原来啊,高书记是今年才接手村里面的工作。在这之前,高书记在某企业任管理一职,是我们眼里的女强人。出生在这个村子的她,选择在村里最需要她的时候辞去了原本工作,默默回到家乡,发誓要为村子做点什么。任职仅八个月,就积极招商引资为村里搭建了村委会,自费建了村里面的健身器材。我们去调研的时候,她正在为村子里开展火龙果种植项目而忙碌。当我们让村民给我们村干部打分的时候,大爷大娘直呼:打十分我都嫌少!
    总之,这次调研圆满成功。我为能够为调研出一份力而感到荣幸。任重道远,我们砥砺前行。

文/ 沈阳农业大学 陈浩


    乡村振兴,智库先行。这是我参加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研,也是我第一次作为队长带队调研。12天的调研,让我深感调研工作的不易,但同时,这次深入农村,也让我作为一名学习农业的学生对农村有了更深的感悟。
作为队长,要协调好各项事务,做好规划,这对于平时较为粗心的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正式带队前,我在其他队做了2天的组员,1天的组长,这期间认真学习其他队的经验,这为我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式调研期间,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突发状况,但我尽自己所能,尽心竭力,保证队伍的正常运转,保证每份问卷的质量。
    深入农村,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也看到了进一步振兴面临的重重困难,让我认识了淳朴可敬的农民,也接触了为实现乡村振兴而默默付出的农村基层工作者。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农业院校的学生,只有认真学习三农知识,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才能更好的为“三农”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 沈阳农业大学 康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