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中国科学报】王金霞:水资源缺口管理补

 

■记者: 张双虎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20718 “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这是不久前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对水利工作提出的要求。 同时,搞好水资源管理的前提是“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金霞团队运用计量学、管理学等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制度的改革、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水价政策、节水技术采用及水权制度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不仅促进了国内水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且为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问水 “我们刚刚从桃城区回来,所取得的数据还没来得及分析。”王金霞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那里的节水农业做得不错,从效果上看也支持我们的理论研究结果。” 王金霞提到的桃城区隶属河北省衡水市,这里是华北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干旱、缺水使这里“水贵如油”,用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桃城区试点实施“一提一补”的节水调节机制。“一提”就是根据各种水源的重要程度将水价提高;“一补”就是将水价提高的部分按用水单位进行平均补贴。这一制度旨在以经济杠杆撬动农民的切身利益,促使人们增强节水观念。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桃城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村节水率均在20%以上,不但省水、保产,还为老百姓省了钱。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桃城区水务局被评为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该地区的节水工作受到水利部的表彰,桃城实行的“一提一补”节水经验也被大力推广。但这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试点地区,我国目前缺水量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发展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我国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现象仍很普遍。 “这些年我们的观念改变很快,可以说在水资源理论研究、水资源管理、用水协会成立等方面我们不比别人差。”王金霞说,“但这些大的框架完备后,一些制度、管理的细节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要解决。” 王金霞认为,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运用管理、制度和政策手段来建立资源节水型社会的认识逐渐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但在农业节水上,我们在设施上欠账太多,各项制度还不完备,政策制订上也缺乏对节水的激励机制。 “像桃城区这样,双轨水价如何对农民进行补贴,如何在投入有限的条件下提高水价又不降低农民收入,不伤害农民种地积极性等问题值得好好研究。”王金霞说。 突破 “我们开始水资源的研究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定量的研究。”王金霞说,“当时提到水利就是指设施建设基本没有管理的概念,我们那时也只是有些简单的想法。” 十几年前,水权、水市场、水资源管理等概念还鲜为人知。 2000年,王金霞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开始华北地区农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组织、制度和政策方面的研究。利用该项科学基金,王金霞整理发表的研究成果逐步得到国内外同行和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此后她又在主持一些国际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任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资助,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009年,鉴于王金霞在上述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果,她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她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破格聘为创新基地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 在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王金霞在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方面的研究突破了以往侧重工程和技术角度研究水资源的局限性,在国内率先运用经济学和管理理论,定量分析了水资源管理上的问题,在理论认识和分析技术方面均有创新。 王金霞团队在大规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和水文学的方法,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我国建立水权制度、实行水权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该模型为决策者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工具。 该团队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地下水交易市场很发达,发育程度和东南亚地区相当,地下水市场发育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促进用水公平。该研究为出台地下水管理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对王金霞团队在灌溉用水管理、制度和政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认为,该研究“是项优秀的成果,在灌溉管理改革和水价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 该团队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受到同行和政府部门的注意,研究成果中有4份政策简报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采用;水利部还邀请王金霞等人参加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水价试点工作,以推动全国农业水价改革。 感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特点是自己申请项目,这样可以沿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一个方向上一直深入下去。”王金霞说,“我也获得过其他项目的资助,但正是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让我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没断。”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王金霞早期学术生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8年,王金霞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就从事水资源方面的研究,2000年刚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即获得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此后她围绕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专著两部,编著英文著作一部。2008年,王金霞应邀做Ineson Lecture的演讲者,该演讲为纪念Jack Ineson博士在水文地质领域所作的杰出贡献而举行,演讲者多是国际著名科学家,王金霞是该演讲受邀请的第一位亚洲学者。 “如果没有这项青年科学基金,我很难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研究。”王金霞说,“此后的每项科学基金都在我最需要、最关键的时候资助了我。”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2-07-18 A3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