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 易红梅教授等人在CER上发表文章
发布日期:2022/08/06 来源: CCAP
青年人失业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可能让青年人就业雪上加霜。我国为了遏制疫情的扩散采取了严格的封控措施。封控限制了各地的经济活动,进一步对全国的就业情况产生了负面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是我国年轻一代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新冠疫情中受影响最为严重的群体之一,但他们却极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评估了新冠疫情对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全职就业、月收入以及工作时长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20年1月(疫情爆发前)及2020年7月(疫情爆发后)对六个省份中等职业院校2016届毕业生进行的两期追踪调查。我们使用受访者在疫情前生活或工作的地理位置信息将其劳动力市场表现和当地卫健委提供的区县确诊病例信息进行匹配,利用疫情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识别新冠疫情对中职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因果影响。具体而言,我们根据毕业生疫情前所在区县的平均确诊病例数量将学生分为两个组:处理组(疫情高强度地区)和控制组(疫情低强度地区),然后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估计因果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疫情使中职毕业生全职工作的就业率显著下降了8.7-16.3个百分点。即便对于没有失去全职工作的毕业生,其月收入也因疫情显著下降。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招聘中职毕业生的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大幅收缩,而非毕业生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
实证分析还发现,疫情产生的影响还因中职毕业生的个人特征而存在异质性。一方面,从全职就业来看,我们发现,疫情爆发前在服务业工作的毕业生的全职就业岗位比其他行业的毕业生受到了更大的负面冲击。服务业工作包含高频率的面对面接触,在疫情期间具有更高的健康风险,因此这类工作在疫情期间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我们基于对仍然保有工作的人群收入变化的分析发现:首先,新冠疫情对男性占比更高的行业产生了更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男性毕业生的收入下降比女性更为显著;其次,家庭社会资本能够帮助缓冲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来自社会资本较贫乏家庭的毕业生的收入在疫情中受到了更大的负面影响;第三,对于仍然保有工作的服务业从业人员而言,疫情对其收入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对工业部门工作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因为这部分服务业岗位有更高的概率属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较少需要进行面对面接触并高度兼容远程工作的行业,更少受到疫情影响。最后,与从事非管理工作的毕业生相比,疫情爆发前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中职毕业生有更高的概率转为远程工作,其收入受本次疫情的影响更小。
本研究的估计结果与现有关于新冠疫情对年轻人就业影响的文献发现基本一致。我们估计疫情使中职毕业生(23岁左右)全职工作的就业率下降了8.7到16.3个百分点。而在基于美国数据的研究中, Montenovo等(2020)估计青年劳动力(21-24岁)的就业率在疫情期间下降了20个百分点; Cortes和Forsythe(2020)估计新冠疫情使青年劳动力(16-25岁)的就业率下降了18个百分点;而Aucejo等(2020)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调研则显示29%的学生失去了他们在疫情之前的工作,13%的学生失去了实习或工作机会。不过,这些研究并未使用因果推断的方法来评估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概括而言,尽管不同群体受到的影响有所差异,新冠疫情对中职毕业生整体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大幅收缩是导致中职毕业生就业减少和收入受损的主要原因。要应对新冠疫情对青年劳动力群体就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政府有必要出台支持性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实行灵活工作时间等方式维持就业稳定,而非直接解雇员工。此外,政府应当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的范围,以覆盖在新冠疫情中失去工作的弱势群体。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3951X220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