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易红梅教授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谈东北粮食产能提升

近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就东北粮食产能提升相关问题发表观点。

易红梅教授表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比较乐观,口粮的自给率基本实现100%,谷物的自给率在95%以上,但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升级,饲料粮的需求不断提升,产需缺口持续扩大,这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而我国耕地面积有限,未来再从增加耕地面积去挖粮食增产的潜力,空间会比较小。粮食总产量是粮食耕种面积乘以粮食单产,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升粮食产能就需要依靠提高单产。

在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与提高单产的问题上,易红梅教授表示,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需要“适度”。当规模化经营超过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出现单产下降的现象。这是因为超大规模的经营主体可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利润,即便单产下降,超大规模的经营主体仍能从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来赚取利润,也就失去了提高单产的动力,因此对于规模经营还是要有一定限制。

2023年10月11日,富锦市一大豆地块的地头,收割机卸下刚收获的大豆。图/新华

        易红梅教授强调,如何在改造乡村产业的过程中保护农民的利益,让农民能够享受到农业增值带来的收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易红梅教授的研究团队调研发现,未来5至10年,粮食主产区会有越来越多农民逐步退出农业,不再务农。对于仍然留在农村的农民,这些年,国家培育了很多新型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提升农民收入,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她也指出,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老龄农民和小农利益的保护。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年轻的农民到城市就业,如果市民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仅年轻人不能像传统社会那样承担起照料的责任,甚至可能就会出现经济上“啃老”现象,而农村养老金发放水平较低,老龄农民福利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易红梅教授认为,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应该主要从农业之外找途径,持续推动非农就业,并消除城乡融合的制度性障碍,让农业转移人口能够真正融入到城市里。另一方面,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持续推进,小农户的户数减少,他们与经营主体的谈判力量就会减弱。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推进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制度上的完善,保障这些农民能够共享繁荣。

 

新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AUVezc92Gs9D4ScFhtFYaQ